查看原文
其他

大赛优秀案例分享丨金铁峰:跨境融合的“STEM+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金铁峰 西浦ILEAD
2024-09-28

西浦

大赛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简称“西浦大赛”,XJTLU 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novation Award)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领导与教育前沿院(简称“西浦ILEAD”)承办,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支持,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传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创新举措。大赛通过帮助教师梳理个人教学创新思考、提供多重展示的机会,为教育创新者构建分享、交流、学习、成长、共创未来的平台,进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所有热爱教学创新探索的老师们,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组委会将逐一分享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获奖选手的教学创新案例,为教育创新者们带来更多交流、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本期分享的是第七届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延边大学金铁峰老师的“跨境融合的‘STEM+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创新特色


金铁峰老师基于新医科的理念,提出了“生命全周期,口腔组织病理(口病)全过程”的“新口病”教学理念。以“四位一体”跨境融合的“STEM+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中进行系列改革与探索,解决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教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提升了学生运用多学科交叉、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医学问题能力。


教学创新实践精彩展示


9月29日,金铁峰老师受邀参与第八届大赛线上分享,请识别以下二维码,回看CCtalk完整版线上分享,点击以下视频观看大赛决赛精彩展示。


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

上课学生数:30人

课程性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口腔医学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2.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

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案例分析、病理诊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及思维方式解决复杂医学问题的能力。


能力层面

学生在STEM项目式学习及PBL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主动探究知识,整理加工知识,从多学科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及合作的能力。通过融入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严谨、联系的科研思维能力。


素质层面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临床思维得到训练,培养了学生尊重患者,热爱生命的医者情怀。课程通过挖掘传统中医学中相关知识点作为课程思政要素,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3.教学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对比“金课”和“新医科”的建设要求基于对以往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与反思及用人单位反馈,勘察出《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存在如下痛点问题。



整合上述所有痛点问题,归其为如下三个亟待解决的维度。


1. 教学目标
以往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目标缺少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训练。


2. 教学内容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横跨口腔医学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课程,是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与医学类课程及理、工、文、史等学科内容具有密切相关性。

但以往的教学缺少多学科交叉内容,限制了
学生从多角度对该课程知识的认知,是导致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欠缺的主要成因之一,且内容缺少中医哲学思想与应用研究及课程思政内容。


3. 课程评教:由于教学理念及目标缺欠,致使缺少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评价及恰当的评价方式。


4.教学创新的方法和实践


课程将重构教学目标,突出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及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基于知识图谱方法勘察和重构了与口病课程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建构了以口病学科知识为中心,融合理学、工学、生物学及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体系。选择并重构了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评价体系。在内容设计上融入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一. 教学内容创新


1. 打破专业及课程界线,实施“四位一体”多元课程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案例撰写,课堂组织及答疑解惑等教学环节;依据课程内容相似度,将课程十九个章节整合为六大模块;基于“学中做,做中学”的思想,整合理论课与实验课;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整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


2. 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内容,解决复杂口病知识问题


课程采用了能客观揭示各学科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图谱方法,构建以病理学核心知识为中心、融合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及结构,并且内容承载了课程目标中的思政要求。



3. 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


开发基于网络慕课及自创微课的“线上自主探究+线下协作研讨”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大数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目前,课程组教师团队创新性地以“聊课”的方式录制在线慕课,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供全国相同专业学生选课学习。



二、教学模式方法创新


基于解决口病学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特点,课程组创新了“STEM+PBL”的口病课程教学模式。STEM重构教学内容、PBL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确定项目任务,完成知识图谱,以STEM项目式学习为框架,以 PBL案例分析为主线。绘制知识图谱体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PBL学习法突出基于学生认知障碍点的学习方式,达到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


三、课程评教创新


课程采用并修订客观评价学生能力、思维、课程思政等指标体系的评价量表。通过批判性思维倾向/能力评价量表(CCTST/CCTDI量表)测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PBL案例分析评价量表评价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课后作业及考试中设置课程思政相关考试题测量学生素养提升水平。



5.学生的学习活动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理论含实验的课程。教学活动包括课前线上学习10%,课中授课及案例分析讨论 30%,课外实践 10%,期末考试 50%。


6.课程的考核方式


通过课前课后在线自主学习产生的大数据客观评价学习过程(占比10%);课中通过PBL案例讨论考量表考察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及内化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评2%,组内互评5%,组间互评3%,教师评分20%);通过课外实践考察学生综合能力(10%);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考核(50%)。


7.教学创新的效果


效果:学生分析案例及批判性思维考试成绩明显提高;绘制知识图谱,学生多角度病理诊断及案例分析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显著。


90%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献查找能力增强。69.7%的学生认为思辨能力、沟通能力提高,50%以上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45.5%的同学认为执行力提高,学生评教成绩达98分。


成果:编写《病理学实习指导》等教材若干部;拍摄《口腔组织病理学》在线慕课一门;获得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等称号;发表相关教研论文8篇,立项教研课题5项;获吉林省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医学类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医学类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及其他奖项。


师资:组建了一支跨专业、高素质的PBL教师队伍。课程组共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曾组织课程组赴国内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南京医科大学进行PBL专项学习及其他学习班。


推广:基于成果的校内培训100余人次;在第一届全国病理学教学工作研讨会中作为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大会发表;通过延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进行校内外推广点击量过万;赴海南医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大连艺术学院、河北工商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等高校进行专题讲座及经验交流。



8.教学创新实践的普适性


教学理念具有普适性

本课程符合国家“金课”及“新医科”对医学类人才提出的学科交叉融合及关注病患疾病发生全过程的“顶天”理念,同时也符合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立地”理念。因此,本课程提出的“生命全周期,口病全过程”教学理念适用于所有医学类课程,同时对非医学类课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教学模式方法具有普适性

本课程提出的基于“四位一体”跨境融合的“STEM+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运用多学科交叉思维及方法解决口腔疾病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质疑精神及严谨负责任的医学人文素养;提升学生未来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典型的跨专业课程。我们提出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但适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本身,也适用于其他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中的跨专业课程。


教学评教具有普适性

本课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针对每个教学环节设定不同的考核方式,通过量表、线上测试、随堂测验等方式及时勘察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多元、多时段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考核方式较科学地评价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及高阶思维方式的训练情况,适用于其他课程进行借鉴。


教学创新背后的故事


Q:您做教学创新的初衷是什么?


金铁峰: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是衔接口腔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桥梁学科,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口腔组织病理学横跨口腔医学及临床医学两个专业,课程本身又涵盖组织学与病理学两门课程,具有的跨专业跨课程的特点。


要想上好这门课需要教师既要具备口腔医学知识、也需要具备临床医学知识,因此该门课程无论是口腔医学教师还是临床医学教师均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一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多年学生的反馈得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亟待进行系列的课程改革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Q:教学创新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金铁峰:教学创新过程中需要将跨专业、跨学科、跨课程教师纳入到团队当中,涉及行政管理多部门联动。同时,PBL案例是施行PBL教学的关键环节。口腔医学专业从招生及办学规模来说较局限。


因此,口腔组织病理学相关教学案例很难获取。此外,现有的考核方式很难全方位体现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在教学创新过程中,依托成立我校“PBL省级名师工作室”及“跨专业PBL虚拟教研室”学校从政策导向方面予以倾斜。同时,课程组依托大学附属医院及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等省内高校支持,获取一线临床病例资料,发挥课程组教师多学科优势,共同撰写 PBL案例。


此外,通过量表、线上测试、随堂测验及学习平台学习数据及时反馈等方式及时勘察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多元、多时段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考核方式较科学地评价学生学到的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及高阶思维方式的训练情况。


Q:请简述您对教学创新本身的理解。


金铁峰:创新是基于现有教学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不同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不同的教学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始终保持问题意识,主动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痛点问题,思考痛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可行的解决方案,付诸努力加以解决。


面临当前社会转型,应更多考虑通过我们的教学如何能够让学生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焕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内生原动力以适应未来社会。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只要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育手段都属于创新性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根据学习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针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报名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

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正在报名中,诚邀您参与大赛,在大赛平台上与热爱教学的高校教师一起交流、学习、成长。


同时,第八届大赛设有实地调研入围决赛选手的环节,欢迎您推荐身边的老师申请成为大赛调研员,走进参赛选手的课堂近距离了解、交流教学创新案例。


>点击这里查看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细则


请参赛选手及调研员识别下方二维码,一分钟提交报名信息。(手机端可点击其中一个二维码,放大后长按图片进行识别)

选手报名

调研员报名


选手报名截止日期: 2022.10.31

选手提交材料截止日期:2022.11.07
调研员报名截止日期:2023.03.31


注:大赛组委会将在收到报名信息后的下一个周五前完成资格审查,并通过邮件回复确认是否报名成功。


 ●请点击蓝字查看参赛选手提交参赛材料的通道及图解指南


西浦大赛成长型资源库

请识别二维码,查看前七届西浦大赛数千个案例展示,深入学习近百个优秀案例。海量线上资源持续更新中......


经过四年的持续分享,西浦未来教育学院在CCtalk平台公益直播了近百期西浦大赛优秀获奖案例、大赛决赛展示、创新者说、联盟好课等精彩内容,分享了数百个优秀教学创新案例,欢迎老师们在CCTALK平台搜索“西浦未来教育学院”,或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查看。


联系大赛组委会


邮箱:Innovation@xjtlu.edu.cn
电话:王老师 0512-88161893
微信:请搜索XJTLUILEAD添加艾力小助手微信。


 


西浦ILEAD作为教育从业者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研修、教育创新全球社群运作与未来学校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旨在支持学习者与教育者终身学习、支持教育机构发展组织学习能力。

▼戳阅读原文,报名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浦ILE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